校政合作打造“三基地一体系” 重庆邮电大学“三院”助力广阳岛智创生态城 建设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创新创业高地

重邮“三院”启用仪式现场。 记者 郭旭 摄
核心提示
重邮“三院”在广阳岛智创生态城揭牌启用,南岸区、重庆经开区、重庆邮电大学将通过3-5年的建设,广阳岛智创生态城范围内将逐步形成大数据智能化创新生态体系,突出辐射带动效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对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发展的支撑能力,区域内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和创新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建成国内知名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创新创业高地。
学生在健身房锻炼。
整洁明亮的教室。
学生在食堂吃饭。
9月12日,有着60年办学历史的重庆邮电大学和刚满1岁的广阳岛智创生态城走到了一起。
重庆邮电大学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2019年5月,市委、市政府给重庆邮电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让重庆邮电大学成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的一个实验场所、人才高地、科技高地。
2020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广阳岛片区建设智创生态城。接下来,以绿色发展为本底和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和主旋律,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将聚焦高起点创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
怀揣共同的目标,携手共建成为了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和重庆邮电大学共同的选择,2021年9月12日,重庆邮电大学鲲鹏创新学院、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江南分院(以下简称重邮“三院”)同时在广阳岛智创生态城揭牌启用。
政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基地
此次启用的协同创新研究院,是以重庆邮电大学的科研创新力量为主体,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多方资源建立的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创业和专业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化组织和服务机构,南岸区、重庆经开区、重庆邮电大学将以此为基础,建设政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基地。
校方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将为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战略发展提供共性技术支撑和服务,聚焦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链产业链,强化原始创新、产品中试、应用实验、成果转化,以核心技术级、产品技术级、应用系统级、公共平台级为主线,通过整合重点科研机构、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和具有长期合作基础的行业龙头企业创新资源,实现“人才培养引进、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培育转化、智能技术服务、智能企业孵化”等五大功能,为南岸区和重庆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新工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江南分院以培养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新人才为目标,将与协同创新研究院同步建设,未来将对接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区域内的新兴产业发展,并满足相关研究院重点科研的人才需求,着力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此外,重庆邮电大学的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等“王牌”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也放在研究生院江南分院,通过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研究生培养方式创新,落实产教协同育人,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广阳岛智创生态城智能产业发展。
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基地
依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在重庆邮电大学设立“重庆市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基地”,重庆邮电大学将和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共同打造“工程师之城”,一个融合继续教育、技术培训、专业竞赛、职称评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在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应运而生。
基地将全面培养培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及其他方面的急需紧缺工程技术人才,有效解决企业技术技能难题,有效缓解对创新实践能力工程师培养需求的紧张局面,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支撑广阳岛智创生态城的实体经济发展。
鲲鹏产业人才生态体系
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崖任搏击。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重庆邮电大学与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的合作也将围绕急需的大数据智能化自主产业人才需求,全面发挥政产学研资源优势,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共建“重庆邮电大学鲲鹏创新学院”,构建鲲鹏产业人才生态体系。
该人才体系将立足重庆市、辐射周边,基于鲲鹏生态培养高端人才,成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知识创新基地、双创示范基地和人才聚集高地,促进教育和鲲鹏产业有机联动和创新发展,助推南岸区鲲鹏产业生态形成、助推重庆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和信息产业国产化,为重庆乃至大西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未来3到5年内,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将凭借“三基地一体系”建设,成为大数据智能化的产业高地、人才高地。
重邮“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