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开动态

“两会”热词看生态城:碳达峰 碳中和

日期: 2022-03-14
字体:

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高质量创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不断推进,如何在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保持经济稳定高速发展,且看生态城如何发力!

瞄准新目标 抢抓新机遇

新目标:

2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创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建成。

●到2030年,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稳中有降,碳中和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极具成效,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到2035年,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影响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处于全市前列,碳排放量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水平持续提升,创建全国有影响的零碳示范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机遇:

2月2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公开发布。根据《方案》,川渝两地将共同完成包括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区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区域交通运输绿色低碳等10项重点任务。到2025年,成渝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缓,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初步形成。

探索“双碳”建设领域新平台 

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2021年12月,重庆市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正式启动。重庆市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在广阳湾智创生态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了解,重庆市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下设1个总部和4个分中心。分别为: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总部、CO₂捕集、CO₂原位转化及提高采收率、CO₂地质利用与封存、CO₂资源化利用。4个技术创新分中心可在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装备和产品制造方面形成全方位的能力,加快CCUS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提升。

该中心建成以后,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将积极整合碳捕集与利用领域的创新资源,开展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打造国家重要的碳捕集与利用产业基地,助推生态城在2025年初步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并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和产业优势全国领先。

碳惠通

2021年10月,“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在首届中国(重庆)广阳湾绿色低碳发展高峰会正式上线。截至目前,该平台共登记减排项目7个、登记碳惠通核证自愿减排量(即“CQCER”,下同)约120.9万吨,登记注册企业36家,累计实现控排企业进行履约清缴14笔,碳中和登记4次,颁发碳中和登记证书4张。目前企业端情况运作良好,为CQCER的登记、交易、实施碳履约和碳中和活动提供了支持,有效丰富了我市区碳市场的多元供给,促进了区域减排项目的开发与价值转化。

该平台正式上线后对生态城碳减排项目的开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平台已经集中上线了快速公交项目(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一系列碳减排项目。

下一步,该平台将开展低碳行为方法学研究,更加精准计量公众低碳行为的减碳效果,科学有序地激励社会公众实施低碳行为,服务我市全面推动“双碳”实施工作,为探索公众个人减排量有序进入碳市场打好基础。

“绿色+”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近年来,重庆经开区聚焦“智慧+”“绿色+”,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逐步建立健全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6年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推进岛、湾和“一江两岸”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修复,并围绕绿色低碳产业、河流保护修复等重点方向优化创新发展空间布局,迈向了以“绿”“创”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目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绿色产业体系标准中,重庆经开区已拥有6大类绿色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其中,节能环保产业企业产值(营收)占其它绿色产业企业产值(营收)的69.33%;节能环保产业中,高效节能装备企业产值(营收)占比60.2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