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造“AI大脑”破局“卡脖子”难题 全国产端侧AI模型的硬核突围

在今年9月重庆智博会现场,一场“人机猜拳”互动引发参观者强烈兴趣。大家发现,无论自己出拳(剪刀石头布)多快,都无法战胜眼前的AI对手。这一100%胜率,是以南岸科创企业——重庆小易智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易智联”)自主研发的XYZ端侧AI模型作支撑。该模型是国内首个全自研、全正向、全国产的端侧AI模型,以10MB超轻量化、全离线高精度决策与毫秒级响应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在AI底层架构领域的长期垄断。
“猜拳”背后的技术革命:
让每台设备拥有“AI大脑”
“这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国产端侧AI能力的直观验证。”小易智联董事长杨振告诉记者,XYZ端侧模型的“猜拳”互动展现了三大突破:实时感知人类动作规律、离线自主学习推理、毫秒级精准响应。“XYZ端侧模型”中,“XY”是“小易”的首字母缩写;“Z”即“Zip”,代表体积轻量化;端侧模型则与传统依赖云端算力的大模型不同,可直接部署于手机、摄像头等终端设备,无需网络即可实现低延迟、高隐私安全性的闭环智能决策。
这一突破源于对国外技术路线的彻底颠覆。当前,全球AI模型(包括我们熟知的ChatGPT、Deepseek)几乎都基于谷歌Transformer架构,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XYZ模型则摒弃传统架构,采用基于数学图论的全新底层逻辑,从根源上实现自主可控。不久前,该模型以“99.33%的代码自研率,25项必检项目全通过、0项不合格”的优异成绩,通过中国信通院与中国泰尔实验室联合开展的代码自研水平及安全能力委托检验,在技术自主可控与安全性能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可是一行一行代码敲出来的‘中国模型’。”杨振感叹道。
解决算力垄断:
无需GPU的AI推理
算力垄断是AI领域的另一大瓶颈。传统AI依赖大量英伟达GPU等高成本硬件,而XYZ模型仅凭普通手机CPU即可运行,耗电量低至0.008度/小时。此外,XYZ模型大小仅10MB,比传统AI模型缩小99%以上,部署成本也降低99%以上。“国外在算力链上的封锁,反而逼出了我们的‘弯道超车’。”杨振表示,XYZ模型通过RNN+CNN混合架构,将计算时间和空间复杂程度大幅降低,算力需求仅为传统方案的1/1024,彻底摆脱对高成本硬件的依赖。
更为关键的是,XYZ模型具备“自我进化”能力。通过独创的“遗忘机制”,模型可像人类一样提炼关键知识、抛弃无用信息,在本地持续学习升级,而非依赖云端更新。“这好比人脑不会装下整本书,但能记住精华内容。”杨振比喻道。
从通信人到AI先锋:
南岸土壤培育的“跨界专家”
作为南岸招商引资企业,小易智联的成长颇具代表性。2020年,杨振与合伙人从北京来到重庆创业。“重庆的人才成本优势让我们得以轻装上阵。”他回忆,企业从诞生起便扎根南岸,专注为制造业、医疗等传统行业提供AI赋能。比如其AI数字员工产品,就从7个领域为企业提供AI应用,助其降本增效。
然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杨振原为通信行业出身,认为通信是AI的基础设施,二者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凭借在大型国企练就的行业洞察力,他敏锐捕捉到端侧AI的蓝海:“当全球还在追逐云端大模型时,我们已经布局终端智能。”2024年8月,杨振团队启动XYZ端侧模型研发,整体研发思路的提出也较行业中的主流“声音”更早。
赋能千行百业:
低成本AI普惠的未来图景
目前,小易智联正积极探索XYZ模型的更多应用方向,未来将在多行业实现深度应用,成为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引擎”。例如,在工业4.0场景中,搭载模型的摄像头可实时识别故障并自主决策,让停机成本降低80%、生产效率提升30%;在智能驾驶领域,模型能以1GB/s的速度本地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红灯预判、行人风险识别”的预测性安全决策。
“我们的目标是让AI实现低成本普惠。”杨振算了一笔账:传统AI部署成本动辄百万元,而XYZ模型可将企业应用成本降至万元以内,适配手机、摄像头等现有设备,无需改造生产线。这种“轻量化+低成本”路径,尤其适合中西部、县域、农业等市场领域,有望激活万亿级AI应用空间。
记者手记:
从智博会的“猜拳”互动应用到全自研AI Agent,小易智联的探索证明:中国AI的突围之路,未必是重复他人的技术轨道。在南岸这片创新沃土上,一家本土企业用“10MB模型”撬动万亿行业格局,其背后是对产业需求的深刻理解与对自主创新的坚定决心。正如杨振所言:“AI的未来不在于盲目追求参数规模,而在于与行业深度融合的真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