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技术团队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助力
记者日前从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技术团队了解到,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以《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生态大事件!》为题,采访报道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即将顺利“合龙”的热点话题中,该校“沙漠土壤化”技术团队成员马银华教授代表团队接受央视采访,讲述了作为科研人员为沙漠锁边工程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锁边工程对新疆未来的影响和改变。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总面积约为33.76万平方公里,环沙漠一圈的长度是3046公里。经过40多年的治理,截至2023年年底,已经构筑起一道长达2761公里的阻沙防护带,还剩下285公里缺口。眼下,这剩下的285公里“锁边”任务即将全部完成。
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技术团队从2017年起,便进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推进研究和应用。马银华介绍了团队2017年在新疆和田县完成200亩沙漠土壤化种植试验取得成功、2018年扩大应用面积到3000亩、2019年新增7000亩,到今年在和田地区新增10000亩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科研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历程。到目前为止,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一共建成20000亩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用地,种植了当地耐旱植被和农牧作物,长势好、产量高,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在马银华看来,只有一代代接着干,久久为功,才能最终筑牢这圈“绿色长城”。
据了解,到目前,重庆交通大学“沙漠土壤化”技术团队的“沙漠土壤化”技术已经在国内外不同立地条件下应用50000余亩,实现荒漠化防治、生态恢复与农牧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成效明显。与此同时,该团队还先后获得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8项、国际发明专利8项。技术研发和应用成果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国际“为地球奋斗奖”1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