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鄂携手锁鲜 科技点“鳝”成金——南岸“云冻”技术打通黄鳝产业链,助推长江中游特产价值升级

金秋时节,鱼米之乡湖北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今年的湖北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中,一道跨越省域的科技助农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来自长江上游重庆南岸的科技型企业——数鲜云冻(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鲜云冻”),将创新的“云冻”锁鲜技术带到了长江之滨的“中国黄鳝之都”,携手当地共建“优质农产品锁鲜中心”,为特色农产品的价值提升与市场拓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生动演绎了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协同、共促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
沿江科技赋能 破解“鲜”题瓶颈
黄鳝产业作为湖北当地的农业特色支柱,虽市场需求旺盛,但长期以来受制于活体运输损耗高、保鲜期短等瓶颈。以当地养殖户王师傅为例,他坦言:“过去鳝鱼出水后只能就近销售,最长不超过48小时,损耗率有时高达20%,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更不敢接外地大单。”这一痛点严重制约了产业效益与品牌升级。
在南岸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数鲜云冻积极响应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号召,主动沿江而下,精准对接湖北、江苏等地农业需求。值此丰收佳节,该公司核心“云冻技术”正式在湖北落地应用。
该技术凭借快速深度冷冻与智能温控管理系统,能够极致锁住黄鳝出水瞬间的鲜嫩口感与营养。经其处理后的黄鳝,可在-18℃环境下保持细胞结构完整,保鲜期延长至12个月,货架期显著增加。首批使用该技术的合作社反映,“云冻黄鳝”已成功进入重庆、上海等多地商超及电商平台,实现了“优价远销”,为“鄂”牌农产品“鲜”行全国破解了关键难题。
共建锁鲜矩阵 夯实产业根基
为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效益,数鲜云冻在“中国黄鳝之都”进行了系统性投入。
一座集技术展示、产品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展厅已然落成,向八方来客直观展示科技锁鲜的魅力;标准化的加工车间内,经过“云冻”处理后的黄鳝规格统一、品质上乘;核心的“云储鲜”智能冻库依托云端互联,实现储运全程的精准温控与品质保障;配套的质检实验室严把质量安全关,而前沿的AI直播间正通过数字桥梁,将来自长江中游的这份“新鲜”实时推介给全国消费者。
这“五个一”工程(一个展厅、一个车间、一个冻库、一间质检室、一间AI直播间)共同构成了“优质农产品锁鲜中心”的坚实基座,形成了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协同发展 “鲜”富两岸
“我们的愿景,是让长江经济带沿线的优质农产品,都能借助科技力量,‘鲜走出去’,让农民的丰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真正‘鲜富起来’。”数鲜云冻董事长林海道出了共建锁鲜中心的初衷。
此次合作不仅是单一的技术输出,更是长江经济带资源互补、产业协同的缩影。湖北方面对此高度认可,认为重庆南岸企业的科技技术赋能,有效补齐了当地黄鳝产业链的产后关键环节,对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当地养殖户们欣喜地表示:“以前好东西怕运不远、卖不好,现在有了这么先进的技术和支持,我们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希望我们的黄鳝能游得更远!”
滚滚长江水,联结上下游。在湖北农民庆祝丰收的时刻,这场源自重庆南岸区的科技赋能,不仅为“中国黄鳝之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谱写了长江经济带区域内联动发展、共促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篇章。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优质农产品能带着原产地的鲜美与匠心,沿着这条黄金水道,香飘万里,福泽两岸。
记者手记
一衣带水传科技 长江经济带上的南岸实践
在湖北这个以“千湖之省”闻名的鱼米之乡,看到来自重庆南岸的科技解决方案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这一幕令人感触良多。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对接,更是一次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的生动诠释。
采访中,当地养殖户从“不敢接单”到“优价远销”的转变,是科技改变农业最直观的体现。而背后,则深藏着南岸培育创新动能的远见与匠心。正如数鲜云冻企业负责人所言,企业能迅速响应沿江省份的需求,并将其创新技术成功落地,离不开南岸长期以来打造的优良创新生态。从清晰的产业规划指引,到对科技型企业“雪中送炭”般的精准政策扶持,再到鼓励技术跨界应用的开放氛围,正是这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让创新的种子得以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此次南岸科技力量沿江而下,其意义远超一次商业合作。它生动表明,在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下,上游地区的使命并非仅仅是生态守护,更可以凭借其在科技、人才、创新机制上的先行优势,成为带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策源地”和“价值赋能端”。这是一种从“输血”到“造血”、从“转移”到“协同”的升级。
一条黄鳝的“破圈”之旅,让我们看到了“南岸智造”的硬核实力,更窥见了一种可复制的“南岸模式”:即以培育本土科技企业为核心,使其成为辐射广袤腹地的创新触手。当越来越多的“南岸技术”能够如此精准地滴灌到沿江的产业沃土中,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画卷必将更加波澜壮阔。